各類疼痛治療

站不穩、走不久?少肌症比您想得更嚴重!

臺北世大運熱潮無限發燒!臺灣兒女表現亮眼,吸引民眾一家老小親臨現場為選手加油打氣,帶動票房開出紅盤,創下史上新高!偌大的閉幕式會場氣派宏偉,觀眾一一興奮的快步衝進場內,卻很少人注意到,這對因腿部肌肉萎縮無力,導致步伐遲緩的熟齡朋友來說,實為一種道阻且長的艱辛折磨!

少肌症老化
彎腰駝背、走路緩慢、四肢無力…等,普遍被認為是人類自然老化的現象,但這也很可能是少肌症(骨骼肌減少症)的病徵。和其他器官衰退與老化的狀況不一樣,肌肉的流失是可逆的,能靠飲食及自我鍛鍊產生有感的改善,這從運動員、固定健身的人士等例子就可以理解到這一點。

▲熱愛健身的中國藝術家王德順先生(80歲)

▲美國的健美運動員Sam Bryant(70歲)

少肌症的定義
2010年,歐洲老年人症患工作組(EWGSOP)將少肌症定義為:全身廣泛性的骨骼肌纖維體積和數量(質量)減少、骨骼肌力量下降、功能減退。少肌症的病徵多伴有結締組織和脂肪增多,導致機體功能下降,主要表現為無力和體弱,會造成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,不良事件風險增加,甚至會提高死亡機率。

為什麼會罹患少肌症?
除了老化與營養不良的原因,少肌症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發炎反應,一旦走得慢、走不動就會更不想走,身體因為缺乏活動力而掉進日趨衰弱的惡性循環,進而誘發慢性疾病,帶來的蝴蝶效應不可不慎。

肌肉量與年紀的關係
廣義來說,少肌症就是骨骼肌流失。自從過了30歲的高峰期後,大多數人的肌肉量會開始逐年流失,50歲後每年約會下降1─2%的速度,在60歲後流失速度會加快,尤其是下肢大肌群的肌肉,這也是很多人進入熟齡後,腿部肌肉開始無力原因之一。

舊有觀念認為「生病了就該多躺在床上休養生息」,但其實這樣反倒會讓肌肉因為沒有使用的機會,導致平均每10天就會流失掉1公斤的肌肉量,流失速度非常驚人!

少肌症對健康的影響?
臺語有一個詞叫做「老倒縮」,其實不單只是指身高變矮,體型的消瘦也是。很多熟齡族在步入老年後,發現明明沒有刻意節食或運動,體重卻一直莫名下降,一開始還會覺得「變瘦就是變健康」,到後來發現經常使不上力,去醫院檢查一問,才知道原來是得了少肌症。

肌肉減少會干擾平衡功能,影響身體功能與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,使人容易跌倒,特別是患有骨質疏鬆的熟齡朋友,一旦跌倒,就很容易造成骨折的狀況,若不及時送醫,甚至恐怕會引起死亡。

除此之外,肌肉萎縮還會出現皮膚乾燥、皺褶增多、使整個人看起來老態龍鍾…等問題,影響層面甚廣。

熟齡族罹患少肌症的跡象? 
手腳無力、行動變得越來越遲緩
● 梳頭髮時無法順利將頭髮梳順
● 扭乾毛巾、轉開瓶蓋或罐頭變得吃力
● 手上的東西拿不住、常掉下來
● 蹲下、坐下後需要靠支撐物才能起身
● 每爬幾階樓梯就需要休息、甚至根本爬不動
● 跌倒、骨折的頻率增加
● 疲勞嗜睡、越來越不愛活動
● 關節更常感覺到疼痛
● 身體衰弱、行為失能,依賴人照顧

少肌症導致的健康危機
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下降
● 循環不良、血管阻塞、手腳有麻木感
● 肥胖及其他慢性疾病(例如:糖尿病、高血壓…等)
● 憂鬱症、失智症風險提高
● 基礎代謝率降低
● 抵抗力、免疫力下降
● 生病後不容易康復,死亡風險上升

熟齡族如何預防少肌症?
抗阻鍛鍊對強化肌肉活力有相當大的幫助,另外,蛋白質的攝取也很重要,除了可以預防營養不良,還能增強肌肉活力,許多研究報告已指出:熟齡朋友其實比年輕人更需要補充蛋白質!

建議飲食
很多熟齡朋友認為天然無負擔的「蔬食餐」對身體最好,卻忽略了攝取蛋白質、鈣質、維生素…等重要營養,長期下來造成肌肉量減少,身體越來越沒力。建議熟齡族每天補充的蛋白質量為(體重公斤數×1.2公克),像是牛奶、豆漿、瘦肉…等食物都是很好的選擇。

抗阻鍛煉運動
游泳、水中行走、使用啞鈴(可用裝滿水的小型寶特瓶代替)練負重、拉彈力帶、對牆壁做伏地挺身…等抗阻鍛煉運動都有助於強化肌肉活力。若是擔心體力不足的問題,即使只是輕鬆的散步走路,對身體健康也都有一定的幫助。

DR.SKY小叮嚀
臺灣將在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,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,這代表未來與高齡相關的疾病會越來越被重視。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,臺灣65歲以上老人約有20%的人罹患少肌症,但由於少肌症的病徵與自然老化現象很容易被混淆,因此導致常常錯過了治療良機。

在活動力下降後,熟齡朋友不免會擔心成為家庭負擔、害怕失去自理能力的心理壓力,往往會讓健康狀況更加惡化。少肌症的成因是少吃少動,建議可以讓熟齡朋友接受專業醫師的診斷,配合正確的飲食觀念及運動習慣,就是治療少肌症的不二法門!

線上諮詢

線上諮詢客服人員會優先使用E-mail回覆您的問題,請確保留下您的正確聯絡方式。

TOP